醫學上把妊娠37~42周以內出生的嬰兒稱足月新生兒或成熟兒;把妊娠不足37周出生的嬰兒稱為早產兒或未成熟兒。未成熟兒與正常足月新生兒相比,主要區別是未成熟兒的個子小,體重輕,各個器官、系統的發育不如足月新生兒成熟,中樞神經系統的調節功能差,生活能力低下,極易患病。因此,必須對未成熟兒給予特殊照顧,如精心護理,母乳喂養,避免感染等。 適宜的保溫對剛出生的嬰兒存活關系極大,對早產兒尤其重要。未成熟兒的皮下脂肪層菲薄,不能有效地保存熱量;胃容量小,吸吮力弱,入量少,產生熱量的能力差及中樞神經系統發育不完善,體溫調節能力差等原因,未成熟兒遇到寒冷時,體溫則隨之而降,甚至冰涼;若保暖過度,外界溫度過高時,體溫就會升高,甚至發燒。因此,在醫院分娩的未成熟兒多睡在保暖箱內或用輻射保溫臺保暖;在家中分娩的未成熟兒可以采用提高室溫、把嬰兒用棉衣或棉被包裹以及用熱水袋、熱水瓶放在包被外面保溫等多種方法保暖。要注意熱水袋的水溫不能過熱,以50℃左右為宜;熱水袋不能直接接觸嬰兒的皮膚,用毛巾或較厚的布包裹好,放在嬰兒被的外面或嬰兒床的四周,以防燙傷;熱水袋的水溫降低時,應隨時更換。無論用哪種方式保暖,都應隨時觀察嬰兒的體溫變化,體溫以保持在36℃~37℃為宜。 未成熟兒的健康成長,更離不開母乳喂養。早產兒太小沒有吸吮力者,可把乳汁吸出來交給醫護人員,用胃管來喂,待體重增長,拔管后吸吮良好,乳母可直接哺喂;對于吸吮反射、吞咽反射良好的未成熟兒,可以直接哺喂母乳。因為早產兒胃容積小,喂奶要少量多餐,2~3小時喂一次,并觀察喂奶后有無變化,如出現漾奶、嗆奶,甚至青紫、呼吸困難,應及時去醫院。 還應為未成熟兒創造一個舒適、清潔的環境,避免交叉感染,預防疾病。居住的房間要干凈、安靜、光照通風好、室內空氣要保持新鮮;未成熟兒的用品應單獨專用,以減少疾病的傳染;父母或護理人員在接觸未成熟兒前應先洗手,若患有傷風感冒,應戴口罩,以減少傳染疾病的機會;另外,為了未成熟兒的健康,還應避免親戚和鄰居探望、擁抱和親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