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立就讀于浠水縣一所小學的競賽班,成績在班上較好,其父母為了供兩個孩子上學均在外地打工,孩子由爺爺奶奶照料。兩周前,小立患感冒,發燒了兩天,還偶有打寒戰現象,被家人誤認為抽搐。緊接著學校組織單元測驗,考后小立自我感覺不太好,接下來的幾天,小立每天都吵著頭痛、胸悶、惡心想吐,家人看他精神不振,就帶他在當地醫院就診,醫生檢查一番,未發現身體有毛病,便建議轉院治療。這下全家都慌了神,在外地打工的父母也趕回家將寶貝兒子帶到武漢市兒童醫院就診。 入院后,小立的各項體格及實驗室檢查都顯示正常。結合他自述平素學習壓力大以及住院后聽到上學即煩躁、不舒服的特征,劉智勝主任診斷他患上“心因性疾病”。 劉主任介紹,心因性疾病即為情緒障礙,孩子本身并沒有患病,但他臆想著這里那里都不舒服,以此宣泄心理的壓力。近幾年,此病在學齡期的兒童中發病增多,主要是因為外界環境壓力大,而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有限,致心理調整出現偏差。他呼吁,廣大家長不要只一味地關注孩子的學習,給他們施加過大壓力,而應多關心愛護孩子,傾聽其心聲、陪伴其玩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