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如何防止孩子的學校恐怖癥

收藏 分享 2007-10-18 15:42| 發布者: 媽網客服@jn| 查看數: 1675| 評論數: 0|來自: 本站原創

    “恐學癥”是一種較為嚴重的兒童心理疾病,多見于7―12歲的小學生。由于學生害怕上學,害怕學習,具有恐懼心理,也稱為學校恐怖癥。

    “恐學癥”有三個特征
 
    1、害怕上學,甚至公開表示拒絕上學。

    2、發病期間,如果父母勉強患兒去上學,會使其焦慮加重,倘若父母同意暫時不去上學,則孩子焦慮馬上緩解。

    3、焦慮的癥狀表現為:心神不定、惶惶不安、面色蒼白、全身出冷汗、心率加快、呼吸急促,甚至有嘔吐、腹痛、尿頻、便急等。

    “恐學癥”的病因

    1、內因。這類孩子均有膽小、仔細、敏感、多疑、特別愛面子、經不起批評等性格特點。

    2、外因。這類孩子的家長、老師對本人期望值過高,往往超過患兒心理所能承受的程度,因而導致孩子心理失衡。

    怎樣治療“恐學癥”

    首先,要尋找孩子不肯上學的原因。當發現孩子不肯上學的現象時,家長應該與他們談心,盡可能了解所有與他們上學有關的情況。

    要注意開導,不要采用簡單的恐嚇的方法迫使孩子去上學,以免加重孩子的心理創傷。

    當不肯上學的原因找到后,父母、老師、醫生應共同制定一個治療計劃。這個計劃應包括以下兩點:

    1、盡快設法使孩子回到學校去。假如不肯上學的孩子焦慮癥明顯,父母不要性急,應通知學校,取得老師的配合。然后,家長要耐心等待,并陪伴孩子,以消除或減輕其焦慮癥狀。開始時讓孩子在學校呆一個小時也好,如果這步成功了,可將時間延長至2小時,再延長至半天,逐漸過渡到不陪孩子上學和讓孩子獨自去學校。每當孩子有進步時,應及時給予表揚和獎勵。

    2、幫助孩子克服恐懼心理。患學校恐怖癥的孩子均有不同程度的焦慮癥狀,在找到原因后,要有針對性地請兒童心理醫師進行心理治療。

    肌肉松弛療法是幫助這類孩子克服恐懼心理、解除焦慮癥狀行之有效的方法。即當孩子接近學校門口時,反復做深呼吸,待全身肌肉漸漸放松之后,再進校門,以克服上學時產生的恐怖感和焦慮癥狀。

    采用上述方法效果不明顯時,可在醫生的指導下,在短期內應用抗憂郁劑,如氯丙咪嗪、阿米替林、麥普替林,同時并用抗焦慮劑,如佳靜安寶、舒樂安定,以消除或減輕患兒的癥狀。

    如何防止“恐學癥”,應注意以下幾點:

    1、家長和老師對膽小、細心、憂郁的孩子,不宜要求過于嚴格。

    2、家長切勿對這類孩子期望值太高。期望值太高易使這些孩子在不良的性格基礎上增加心理壓力,促發學校恐怖癥。

    3、一旦發現孩子有學校恐怖癥的跡象,即應及早治療。

最新評論

廣東省通信管理局互聯網清理整頓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220217粵ICP備09174648號粵網安備案號:4406043013573公安機關備案號:44010602000092Copyright 2004-2017 盛成科技 All Right Reserved版權所有    版權保護投訴指引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資格證書 電子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粵網文[2016]7051-1702號

違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舉報電話:020-85505893/18122325185 舉報郵箱:kf@mama.cn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中國互聯網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kf@mam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