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母乳喂養是最健康的方式,但是很多媽媽母乳不足導致母乳喂養心有余而力不足。那該怎么辦呢?這里,將以兩個案例為大家答疑解惑。 案例分析 個案一:“我是真的沒奶啊!” 事情回放: 最近,剛剛誕下寶寶的市民王女士并沒有因為寶寶的到來而喜氣洋洋,反而是家里鬧起了矛盾。為什么呢?因為王女士奶水不足不能讓寶寶享受到純母乳喂養,而王女士的婆婆則以為是王女士吃了什么不該吃的藥,回奶了。對此,王女士很委屈:“我也想讓寶寶能更加健康地成長,可我是真的沒奶啊!” 專家支招: 母乳不足的原因很多,比如喂養不當,新生兒出生后沒有及早地吸吮乳房,也沒有按摩哺乳,每24小時哺乳的次數及吸吮的時間不夠,吸吮的姿勢不正確等。還有些母親過于疲勞,精神抑郁,對母乳喂養缺乏信心,母親或新生兒患病,母親月經恢復或者其他乳房問題等因素也可使乳汁暫時性分泌不足。除了上述因素外,還要小心一些人為造成的“沒奶喂”。“比如有的女性長期穿化纖內衣,結果其纖維部分可能脫落后,慢慢堵塞乳腺管,造成無奶的惡果。” 乳量的多少與吸吮刺激有關,另外,母親要保持精神愉悅,充分休息、睡眠,要堅信我一定會有足夠的奶水喂養我的孩子;保持充足的營養攝入,多吃營養豐富的食物和湯類,增加奶量、提高奶質;遵照醫生的建議,采取科學的喂奶方法。 無論是什么原因引起的乳汁不足,首先都要鼓勵新媽媽,使其對母乳喂養充滿信心,情緒樂觀,雖然奶量少、也要堅持按時喂奶;飲食起居安排得當,不要過度勞累,睡眠應充足;飲食要富于營養,多喝些雞湯、魚湯、排骨湯等;口服多種維生素;必要時可接受治療。 如果確實無奶,也不用心急焦躁造成不必要的心理負擔,還可以選擇接近母乳配方的奶粉進行喂養,目前,市面上已經有不少奶粉屬于此類“母乳奶粉”,例如,含有與母乳接近23.6%α-乳清蛋白的太子樂金裝α乳清蛋白奶粉。 個案二:“寶寶怎么不喝奶呀?” 事情回放: 和王女士一樣,李女士剛生完孩子時,奶水也不足。但經過精心地調養,現在,李女士的奶水變得很充足了。但李女士又遇到了另一個問題,寶寶不怎么肯喝奶。李女士抱怨:“都說母子連心,怎么寶寶連我的奶都不喝呢?難道寶寶是在怪我一開始沒有給他喂奶而讓他喝奶粉了嗎?” 專家支招: 這其實并不算一個個案,因為隨著現代社會生活方式的轉變以及生活節奏的加快,很多家庭都在喂養寶寶時都不大可能做到純母乳喂養,而選擇“母乳+奶粉”的喂養方式。只是,本個案中的李女士面臨的情況比較集中突出。 寶寶拒絕母乳,常常是被人工喂養給“慣”壞了。因為奶粉肯定比母乳甜,奶瓶吸吮起來也比乳頭輕松,所以如果一開始就給孩子喂奶粉,這種孩子通常會因為挑嘴、偷懶而拒喝母乳。李女士因為剛生下寶寶時奶水不足,恰恰就是如此。 其實,如果是媽媽暫時無奶或奶水不足,必須暫時選擇人工喂養的情況,也要先讓孩子進行吸吮,然后再進行人工喂養。這樣可以培養孩子的吸吮習慣,并促進媽媽盡快下奶進行母乳喂養。李女士就是忽略了這關鍵的一步而造成了這樣的局面。 要扭轉寶寶拒喝母乳的局面,比較困難,因為寶寶的習慣已經有所形成。但只要有心,也能循序漸進達成效果。具體來說,可以一邊減少寶寶喝奶粉的次數和計量,一邊同時增加寶寶喝母乳的次數,這個過程必須要有耐心,一點點,一步步,慢慢來。需要注意的是,在喂給寶寶奶粉時,一定要選擇配方成分接近母乳的奶粉,例如太子樂金裝α乳清蛋白奶粉,這樣寶寶就能在“母乳+奶粉”的喂養中,同時得到最需要的營養,母乳喂養與奶粉喂養中差距也能盡可能縮小。 催奶絕招 1.保持信心,保證休息時間 乳汁分泌與神經中樞關系密切,過度緊張、憂慮、憤怒、驚恐等不良精神狀態可引起乳汁分泌減少。產婦要保持精神愉快,對母乳喂養抱有信心,更要注意勞逸結合,保證足夠的睡眠和休息,最好采取與嬰兒同步休息法,減少干擾。 聽輕松的音樂,看健康有趣的書畫,有利于調節心理,保持心情舒暢。 家庭其他成員應照顧好乳母,精神多加安慰鼓勵,并主動分擔家務,防止新媽過度疲勞。 2.6個月哺乳期內不添加任何輔食 母乳不足常見原因是嬰兒的吸吮時間不夠,媽媽應該保證足夠的時間來喂養自己的嬰兒,特別是新生兒,每天的哺乳時間盡可能長達8個小時,出生1~2月嬰兒,每天應哺乳8~1O次。3個月的嬰兒,24小時內哺乳次數至少有8次。 母乳是嬰兒最佳食品和飲料,完全能滿足出生4~6個月嬰兒生長發育所需的全部營養,不必添加米糊、牛奶、果汁,甚至水。當前聯合國兒童基金會提出的母乳“喂養新觀點”認為,在通常的情況下,母乳喂養的嬰兒,在6個月內不必增加任何食物和飲料,包括水。 3.避免早期使用人工乳頭及奶瓶 據調查,人工喂養3次后,嬰兒即已產生乳頭錯覺,個別1次也會產生了乳頭錯覺,因此,提倡早吸吮及24小時母嬰同室,按需哺乳,盡量避免早期使用各種人工奶頭及奶瓶。 乳頭錯覺的糾正,要在嬰兒不是很饑餓或未哭鬧前指導母乳喂養,可通過換尿布變換體位撫摸等方法使嬰兒清醒,產婦以采取坐位哺乳姿勢為佳,可使乳房下垂易于含接。乳房過度充盈時濕熱敷5分鐘,擠出部分乳汁使乳暈變軟,便于寶寶正確含接乳頭及大部分乳暈。 4.及時、適量、科學補養 大量資料證明,肉類、蛋類及豆制品類食物,具有豐富的營養成分,不僅可補充分娩時消耗的大量能量,而且為制造乳汁提供了大量優質原材料如優質蛋白、不飽和脂肪酸、微量元素等。 因此,哺乳期間不可偏食。但是,要避免分娩后馬上開始豬蹄湯、鯽魚湯等高蛋白高脂肪飲食,這樣會使初乳過分濃稠,引起排乳不暢。 分娩后的第一周內飲食宜清淡,應以低蛋白、低脂肪的流質為主。此后可適當增加營養,可根據個人口味、平時習慣,適當多吃一些促進乳汁分泌的食物,如鯽魚、鰱魚、豬蹄、雞及其湯汁,還可適當多吃些黃豆、絲瓜、黃花菜、核桃仁、芝麻之類的食物。 5.注意喂養技巧 哺乳前應用溫開水清洗乳頭,切忌使用肥皂、酒精、洗滌劑等,以免除去保護乳頭和乳暈皮膚的天然薄膜,造成乳頭皸裂,影響哺乳。 對扁平內陷乳頭,在吸吮前做好乳房護理,采用乳頭伸展法,負壓吸引法等拉開并離斷與內陷乳頭“綁”在一起的纖維,使乳頭向外突出后盡快讓嬰兒含接。哺乳結束后,可擠出少量乳汁,均勻地涂抹在乳頭上,以保護乳頭表皮。 新媽媽應兩側乳房交替哺乳,以免大小相差懸殊不對稱,影響將來形態。 一般情況下,應等到嬰兒自己松開乳頭后,方可拔出。如果媽媽因某種原因想中止哺乳,應先將手指放進嬰兒口中,使其停止吸吮,然后拔出乳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