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家庭缺陷對嬰兒心理的影響

收藏 分享 2007-10-18 21:06| 發布者: 媽網客服@jn| 查看數: 650| 評論數: 0|來自: 本站原創


          父母感情不和,他們養育的嬰兒也總顯得很憂郁。這說明剛出生的嬰兒雖不明白父母間的微妙關系,但是他們卻能敏感地警覺周圍發生的微妙變化。如果夫婦每天當著孩子的面吵架,會給孩子帶來什么影響?當然,嬰兒不明白父母為什么吵架,吵的內容是什么,但他們卻能從中學會憎恨和仇視。他們的神情也很憂郁,這是一種非語言信息交流。

  非言語信息交流包括人的表情、態度、說話的語氣、語調的高低等等。這種信息作為言語信息的補充而存在,同樣是非常重要的。對于出生到3歲的嬰兒來說,他們還不懂許多道理,他們很容易在情緒上受到外界環境的影響。因此可以說,非言語信息對他們的影響是相當大的。父母在家中經常無故發火,常給孩子臉色看,這容易使孩子性格變得膽小、內向。曾經有過這樣的一件事,一位年輕的母親抱著孩子去法庭要求辦離婚手續,當時在場的人為這位母親和懷抱的嬰兒同一幅悲痛的表情而感到驚訝。

  嬰兒時期已產生憎恨和仇視心理的孩子,長大后變成什么樣子,不難想象。嬰兒時期的體驗是成年后人的心理活動和行為動機的基礎。有關犯罪少年的調查記錄表明,大部分犯罪少年是在不幸的家庭環境里度過了人生最重要的嬰兒期。

  根據心理研究結果,人們才知道非言語產生的效果比言語信息大。據統計,信息的總效果中,音調產生的效果占38%,面部表情占55%,可見這兩種非言語信息所起的作用之大。

  父母不和,又常造成家庭破裂,這給嬰兒心理帶來了更大的損傷。據研究,父母離婚后的嬰兒情緒上受到擾亂,他們總是使用各種各樣的自衛方式來對付父母離婚后的困難場合。退步就是一種常見的自衛方式。嬰兒用尿濕褲子、減少飲食、發脾氣以及煩躁不安來表示他們對新家庭的恐懼和憂慮。他們想讓別人注意到自己的痛苦,以便得到別人的關懷。

  另一種常用的自衛方式是過早地具有自己獨立的見解。在生活中,嬰兒一面遺忘失去的親人,一面拋棄自己身上與那位親人相同的品質。有人會說:“嬰兒能記憶如此深刻嗎?”答案是肯定的。一般孩子2歲左右就會常問:“媽媽,爸爸怎么還不回來呀?”或“爸爸什么時候下班呀?”諸如此類的問題。

  想象也是一種嬰兒應付父母離婚后處境的方法。2歲左右的嬰兒能有意識地進行想象了。他們常幻想去創造生活中自己所喜歡的情景。例如,一個嬰兒幻想他能使母親回復到離婚前的情況。當他不能實現這一想象時,他可能會感到內疚、氣憤、灰心喪氣和自卑。

  另外,離婚家庭的嬰兒在托兒所以及日后上幼兒園會表現出各種各樣的特殊行為。如,最典型的行為特征是缺乏創造性游戲的能力。他們常感到沮喪、憂郁和生氣,結果他們變得好強、好吵鬧、煩躁不安,他們愛踢、打甚至是常常咬同伴。

  雪過必有霜,家庭缺陷對孩子智力及個性發展都有深刻的影響。

  日本教育家鈴木家一說:“今天,你們回家后,要仔細看看孩子的表情。在孩子的臉上,你們一定會看到自己的生活經歷。”進行嬰兒教育,并不一定要做一些與眾不同的事情,父母感情融洽,家庭溫暖,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

最新評論

廣東省通信管理局互聯網清理整頓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220217粵ICP備09174648號粵網安備案號:4406043013573公安機關備案號:44010602000092Copyright 2004-2017 盛成科技 All Right Reserved版權所有    版權保護投訴指引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資格證書 電子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粵網文[2016]7051-1702號

違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舉報電話:020-85505893/18122325185 舉報郵箱:kf@mama.cn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中國互聯網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kf@mam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