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自然結果法”讓孩子長記性

收藏 分享 2007-10-18 21:34| 發布者: 媽網客服@jn| 查看數: 408| 評論數: 0

   孩子犯了錯,許多父母首先想到的便是懲罰,當懲罰的短暫效應消失,孩子重演舊習時,父母又會懷疑前一次的懲罰力度不夠,而加重懲罰。同時,在實施懲罰時會遭遇到孩子的反抗,于是在矛盾的升級中,“糾錯”變成了“征服”,父母的教育無疑偏移了目標。

  父母的過分疼愛容易讓孩子養成做什么事情都不負責任、任性胡鬧的不良生活態度。舉個簡單的例子,孩子上學總愛忘記帶午飯。照常提醒他,或者在繁忙中抽空去學校送午飯,然后,吃晚飯的時候再對孩子抱怨一通,“看看,都提醒過你多少次了,就是不聽,差點有餓著肚子!下不為例啊!”其實這些都是教育孩子最忌諱的,所導致的結果便是孩子的反感和不執行。

  這個問題用自然結果法就簡單多了。孩子不聽話,就會因此產生一個自然結果——餓肚子。如果孩子領受到不帶午飯的自然結果,他就能夠改正“健忘”的毛病。這是一種“試誤法”,可以說是人類的一種最基本的學習方法,也可能需要反復地進行。

  然后,父母應與孩子好好談談,告訴他:“媽媽相信他已經長大了,可以自己對帶午飯這件事情負全部責任了。”只有這樣,孩子才可能從他自己的行為的“自然結果”中吸取經驗教訓,明白自己的責任的真正含義。

  另外,由于孩子吃不到午飯,很可能問老師借錢或是老師看到他沒有午飯吃主動借錢給他,這種情況會使自然結果法受到干擾。因此,媽媽還要跟老師商量,讓老師也不要借錢給孩子。在一切求助無效后,孩子的朋友也許會分給他一些食物,但他終究還是要受到饑餓的折磨。孩子有過幾次相同的經歷后,必然會牢記其中的教訓。

  最后,父母不能因心疼孩子多次餓肚子而放棄教育,成功運用結果法,少不了父母的耐心

最新評論

廣東省通信管理局互聯網清理整頓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220217粵ICP備09174648號粵網安備案號:4406043013573公安機關備案號:44010602000092Copyright 2004-2017 盛成科技 All Right Reserved版權所有    版權保護投訴指引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資格證書 電子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粵網文[2016]7051-1702號

違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舉報電話:020-85505893/18122325185 舉報郵箱:kf@mama.cn 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中國互聯網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kf@mam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