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勞動游戲 背景:客廳、臥室的地板要拖,廚房的地需要掃。其中廚房地面面積最小,最易打掃,另外兩個房間的地面清理,需要一定的力氣與技術。 討論:媽媽打掃哪兒?有困難嗎?爸爸打掃哪兒?有困難嗎?寶寶準備打掃哪兒?有什么好辦法?討論中盡量各抒己見和相互支持,對將要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做出預測,使孩子對完成所選擇的任務有一定的心理準備。 準備工具:準備好完成各類清掃任務的工具。如墩布、吸塵器、簸箕、笤帚等,引導孩子視需要進行選擇。(亦可讓孩子自己去尋找工具,但時間不宜過長,難度不宜過大)。也可以為孩子準備小一些的簸箕、笤帚類的工具,為孩子自主完成一件事創造條件。 過程 重新明確各自認領的任務,并依據任務選擇適當的工具。假如孩子對某種工具情有獨鐘,應視孩子的年齡,適當滿足孩子的需要。如 請他觀看成人如何利用那件工具進行勞動,或在成人的幫助下體驗體驗使用這件工具的感受,并適時對孩子進行相關方面的安全或常識 教育,幫助孩子積累經驗。不宜簡單生硬拒絕孩子的要求,或粗暴指責孩子的選擇是錯誤的。因為孩子對勞動的最初興趣往往始于使用 工具。
快樂分享 勞動結束后,和孩子一起欣賞整潔的地面,特別要以游戲的形式關注孩子的戰果。 如讓孩子做垃圾報到:“這是茶葉,這是紙片,這是蒜皮……”一一說出垃圾成分,既可以鍛煉孩子的認識能力,又可以強化對勞動的快樂體驗,這樣,孩子會感到自己真的很能干。隨著孩子經驗的積累,可以逐步提高要求,使孩子對自己的成績形成量化的評價。如,掃出多少臟東西,掃出多少樣臟東西,掃出了一堆(許多)垃圾等。 建議:可以逐步引導孩子從關心居家環境到關注共同的生活環境。如在合適的季節,穿上雨鞋沖洗公用的陽臺與樓道,清掃庭院落葉等等,真正使孩子體驗到做成一件事的愉快,感受勞動能給別人和自己帶來喜悅。還可將孩子的勞動游戲“地域”有計劃地擴大至祖父母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