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人不僅把幽默看作是一種可愛的性格,而且還視其為可貴的品質。在許多美國父母看來,培養孩子的的幽默感也是素質教育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美國家庭中對不同年齡段的孩子的幽默教育的做法是: 1歲 幼兒對他的的臉部表情已十分敏感。在其學步摔倒時,美國的父母們大多是沖他做個鬼臉以表示安撫。幽默的力量是無窮的,此時他往往會被大人扮的鬼臉逗得破涕為笑。不僅如此,父母還鼓勵孩子們模仿做鬼臉,做得愈怪異愈能得到贊賞。 2歲 幼兒能從身體或物品的不和諧性中發現幽默。如,大人把襪子戴在自己的手上,臉上則露出難受的表情。在美國,若孩子這時也學著把手套穿在腳上,父母不僅對孩子相加干涉,相反會和孩子一起哈哈大笑。 3歲 幼兒的智力,已發展到能認識概念不和諧中潛藏的幽默。當爸爸愿意手拎媽媽小巧的女式皮包,或媽媽故意戴上爸爸粗大的男式手表時,孩子見即會一邊搖頭一邊大笑不止。美國的父母往往默許孩子裝模作樣地戴上爺爺的大禮帽,手持拐杖,行走蹣跚,從模仿中體味幽默的快樂。 4歲 幼兒特別喜歡玩過家家或扮演卡通人物。當美國人發現自己的兒子與鄰家小女孩正在十分投入地扮演王子和公主時,不僅不阻攔,自己還可能客串壞蛋之類的小角色,添油加醋地讓氣氛更為生動、活潑。 5-6歲 孩子對語言中的幽默十分敏感。這時,美國父母會利用同音同異義詞和雙關語的巧用及繞口令等的學習,增強孩子的幽默感。 7歲 孩子大多已上學。他們往往喜歡講笑話,聽笑話。有些笑話雖不夠高雅,但大人們一般不去粗暴地批語或責備。他們認為,此時的孩子尤其是那些淘氣的男孩,往往通過笑話或惡作劇來平衡或調節自己的心態。盡管其中的幽默可能讓大人們不快甚至難堪,但大人理應包容。原因很簡單,這是孩子成長過程的一個組成部分。此時,若大人能正確引導,讓孩子們知道什么能正確引導,讓孩子們知道什么是粗俗,什么是幽默,那才是明智之舉。 8歲 孩子已初具幽默感。美國的父母常常傾聽孩子們講述有關學校生活的小笑話,并發出會心的歡笑,對孩子的幽默感做出肯定的表示。 此外,大人們還常常引導孩子們編一些幽默小故事,改編電影、電視劇的情節或加添令人捧腹的結局。當孩子進入小學高年級時,學校會常常舉辦有關幽默、寫作畫或講述的比賽。對于這類能起到增強孩子幽默感的活動,父母們大多予以無保留的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