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自《人之初》(節選)(常有mm為懷孕前后、分娩前后的用藥問題感到擔憂和焦慮,今天看到了一篇文章,為各位準媽媽分分憂) 胎兒是否會有不同程度畸形,主要取決于遺傳與環境。遺傳因素是人力無法改變的,而環境因素則主要是人為因素,如感染、環境污染、藥物攝取等。 不同的階段用藥所產生的后果是不同的。在卵子受精后一周用藥,因為受精卵尚在從輸卵管向子宮移動的途中,并沒種植在子宮內膜,所以一般來說藥物對受精卵是沒有什么影響的。在受精后1-2周內用藥,這是受精卵雖然已經種植在子宮內膜下,但還沒有出現組織分化,藥物的影響主要是引起流產而不會有致使畸形的作用。所以,育齡女性若是在懷孕前或是懷孕早期服用過一些藥物,對孕卵、胚胎是不會有大影響的,沒必要為此擔心或為此作人工流產。 在受精后3-8周,也就是大約停經5-10周,是胚胎形成、組織和臟器分化的致畸高敏感期,用藥極其容易導致胎兒的畸形的發生。這段時間用藥應該特別的謹慎,原則是:可用可不用的,就不用;可停用的藥,應該停止;不必用的藥堅決不用;如果必須用藥,那就一定要在臨床醫生的監督指導下選擇使用安全的、對胎兒沒有影響或影響較小的藥物,不要私自服用藥物。 用藥后胎兒的預后情況與用藥劑量、時間長短有很大的關系。如果吃的只是些感冒藥、胃藥,藥量不大,次數不多,是不會有很大影響,不必過于擔心;但如果吃的藥量大,而且服藥時間長,尤其是抗病毒藥物,則對胎兒是有影響的,需要引起重視。 目前已被證實對胚胎有影響的藥物,包括抗癲癇藥物、某些精神科用藥、某些特別種類的抗生素等,這些藥物被證明直接對胚胎有影響,而其他藥物影響雖不明顯,但仍要謹慎使用。一般醫師都有“藥物手冊”,其分類如下: A類:安全,孕婦可以放心服用 B類:相對安全,孕婦要謹慎使用。其中B1組動物研究結果是安全的;B2組動物試驗未顯示對子代有損害,但資料不充分;B3組動物試驗顯示對子代有畸形或其他毒害作用,孕婦應不適用。 C類:很可能不安全,孕婦不應使用。 D類:不安全,孕婦禁用。 另外,懷孕時服用中藥需謹慎,因為中藥是復方藥物,對胎兒的影響不容易察覺。在使用中藥前,應請合格中醫師診斷,以避免造成無謂的傷害。 常用藥物的分級 抗生素:氨青芐霉素(A)、阿莫西林(A)、黃連素(A)、紅霉素(A)、頭孢氨芐(A)、頭孢拉定(B1)、甲硝唑(B2)、氧氟沙星(B3)、環丙沙星(B3)、諾氟沙星(B3)、四環素(D)、慶大霉素(D) 抗病毒藥物:阿西洛韋(B3)、利巴韋林(B3) 退燒藥:撲熱息痛(A)、消炎藥(C)、阿司匹林(C) 抗過敏藥:撲爾敏(A)、息斯敏(B1)、苯海拉明(B3)、非那根(C) 鎮靜藥:安定(C)、舒樂安定(C) 止咳平喘藥:可待因(A)、甘草(A)、氨茶堿(A)、羧甲司坦(B1) 消化系統藥物:小蘇打(A)、西米替米(B1)、嗎丁啉(B2)、胃復安(B2) 維生素類:葉酸(A)、維生素K類(A)、維生素B類(A)、維生素C(A)、三磷酸腺苷(B2) 激素類:黃體酮(A)、克羅米芬(B3)、氫化可的松(C) 降血糖類:普通胰島素(A)、甲磺丁脲(C)等 疫苗:甲肝疫苗(B)、乙肝疫苗(B)、流行性感冒疫苗(B)、狂犬疫苗(B)、破傷風疫苗(B2)、風疹疫苗(B2) 最后謝謝此文的作者,解放軍某醫院副產科主任醫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