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產婦飲食(對于母乳喂養的產婦而言) 1,乳鴿、豬肝、鹿茸不要吃,會回奶;惡露干凈前不要吃人參和豬腳姜醋等大補的東西。(據護士說吃乳鴿回奶是萬試萬靈的。) 2,吃易消化、多湯水、營養豐富的食物。 3,根據自己體質的情況,不要吃特別寒涼或特別燥熱的食品。 4,少吃菠菜,因為會影響身體對鈣質的吸收。 5,產后不要吃得太肥膩,新媽咪不但容易屯積脂肪,而且其母乳會令BB消化不良。 6,哺乳期一定要注重持續補鈣。 7,產后應先喝點清淡的湯或紅糖水,湯內放廣州人習慣用的清補涼藥材(桂圓肉、黨參、杞子、淮山等)都沒問題,但不要放北芪。 按產后時間順序的過渡,常見的催奶湯水建議有章魚煲雞湯(雞要瘦要去皮,另外再放些紅棗對產婦來說多多益善)、木瓜鯽魚湯、花生豬蹄湯(此湯應在產后10天才喝,因為較油膩,易引起滯脹腹瀉及易長胖)……
五、小兒生理特點 1,小兒與新生兒不一樣,若BB出生28天后有問題就要掛小兒科,28天前掛新生兒科。(以后不怕摸錯門了) 2,小兒骨骼較軟,易變形,所以家長切忌大力抱搖,通常應遵循7坐8爬的生理規律(即7個月會坐8個月會爬),不要操之過急。(我以前只聽過“3覆6坐”,3個月會翻身,6個月會坐,10個月會走,1歲會說話,神童誒。) 3,關節易脫臼,避免用力牽扯(尤其是冬天給小兒脫衣時)。 4,皮膚薄。 5,呼吸道易堵塞(所以有些家長發現小兒睡著時好像有鼾聲)。(好像很多小BB都有這現象) 6,易紅臀。最好勤洗屁股,若屁股一旦皮破了就不要再用護臀膏,要保持干爽才能好起來,可到藥店買點“兒童六一散”來搽比較好。(第一次聽到這個藥名) 7,想避免小兒長鵝口瘡,家長應將BB所用的毛巾、衣服等在太陽下暴曬,奶瓶要消毒。(可惜我家陽臺常年沒有太陽曬進來,只能到大廈樓頂的天臺去了,但又怕那里灰塵大易臟。郁悶……) 8,若BB有腹瀉情況,推薦使用“媽咪愛”。(可能是一種藥名吧) 9,脫水熱。(在上篇中已提到過了)
六、新生兒撫觸(幫小BB做按摩喔,要讓TA爽歪歪了) 做按摩要在小BB半空腹時進行(即喂奶后2小時),可由每次5分鐘慢慢增加到15分鐘,手上抹點BB油,BB赤裸躺著與家長面對面,要邊撫觸邊和BB說話,房間內可播放些輕柔的音樂。若BB哭鬧厲害就要停止。 第一招,撫摸TA的眉毛和額頭。 第二招,撫摸TA的下巴和脖子。 第三招,撫摸TA的后腦和耳后。 第四招,兩手交叉輪流由下而上撫摸TA的肚和胸。 第五招,I L U(護士起了個名稱叫I LOVE U,因為撫摸手勢與這三個字母的形狀很相似),主要是撫摸TA的右腹部和整個腹部,幫助BB腸蠕動。 第六招,搓滾小棒手和小棒腿。就是輕輕掐捏BB的胳膊和腿,輕輕拉扯TA的手掌和手指。 第七招,將BB翻過來讓TA趴著,按摩背部。兩手從TA的脊柱中間朝兩邊外推,還有一招就是手掌由上至下不斷撫摸TA的后背。(原來給小BB按摩還挺簡單的嘛,很多專業的月嫂服務好像也就是這幾招。護士還說可以帶BB回醫院游泳,收費60塊錢/次,是有點貴,但我想讓BB玩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