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保暖
1、胎兒在母體內如同生活在溫水池中,離開母體后,因新生兒體溫調節功能差,容易受環境溫度變化的影響。新生兒皮膚薄,皮下脂肪少,血管多,受涼時沒有顫抖反應,很容易造成散熱大于產熱。因此,新生兒期的保暖十分重要。 2、新生兒臥房的室溫最好保持在24—28℃,濕度在60%左右。
二、臍帶的護理
臍帶是胎兒的生命線。出生后切斷的臍帶根部是傷口,臍帶內血管沒有完全閉死,一旦護理不當導致細菌乘虛而入,可引起臍炎、敗血癥,危及寶寶的生命。 1、臍帶未脫落前要保持臍部清潔與干燥,避免尿液弄濕臍部。 2、臍部潮濕或有分泌物時,每天可用75%酒精消毒。 3、臍部有感染應及時治療。
三、居室條件
新生兒無論在生理上、心理上都有其特點,為新生兒布置房間時應充分考慮這些因素,一般應注意以下幾點: 1、房間溫度最好保持在22℃左右,相對濕度為60%一65%。在沒有取暖設備的情況下,冬天可用熱水袋保暖,但要避免燙傷。 用煤爐取暖要防止煤氣中毒,也要防止室內空氣過分干燥。使用空調需要注意室內外溫差不要超過4—5℃,并應注意空氣流通。 2、最好是朝南或選擇陽光充足的房間,天氣不冷或無風的日子可將窗戶打開,讓陽光直射房內。 3、新生兒需要新鮮空氣;不論冬夏,都要保持臥室空氣的清新和流通。嬰兒居住的房間內應避免吸煙和盡量避免塵土飛揚。 4、新生兒居住的房間應保持安靜。因為新生兒的生活節律和年長的兒童不同,大約90%的時間均處于睡眠中,而睡眠需要安靜。 5、新生兒的居室可貼掛—些色彩鮮艷的畫片、玩具,以早期刺激寶寶的視覺發育,值得注意的是,畫片和玩具千萬不要距離寶寶的眼睛太近,位置也應該經常更換。
四、勤洗澡勤換衣
1、洗澡既有利于寶寶皮膚的血液循環,還可以增強對皮膚的感覺刺激,促進感知覺發展。新生兒洗澡最好每天1次,喂奶前半小時進行。洗澡時室溫在24—28℃,水溫在36.5一37.5℃。 2、勤換尿布。尿布宜選用質軟、吸水性好的舊棉布或棉織品,尿布外面不要包裹塑料布,每次換尿布時用溫開水把新生兒的臀部皮膚洗干凈。 3.新生兒容易吐奶,需要勤洗勤換,否則非常容易造成皮膚炎性發紅、糜爛。寶寶的衣服應選用柔軟的全棉織物,衣著宜寬松,清潔干燥。
五、新生兒自然姿勢和包裹方法
新生兒四肢屈肌張力高于伸肌張力,自然姿勢為上下肢均呈屈曲狀態。 我國有包裹新生兒的傳統習慣。把小兒用被包裹得很緊,成為長長的一個小蠟燭包,小被外面還綁成斜十字型,把兩條腿拉直后用帶子捆綁,認為不這樣做寶寶以后會有羅圈腿。羅圈腿其實是因維生素D缺乏所致,與是否捆綁沒有任何關系。其實這種包裹方法對新生兒的發育和保健帶來很多不利的地方,譬如不利于孩子的運動發育、影響小兒呼吸運動等。如果要使孩子安靜、保暖,可用嬰兒睡袋方法替代。 三、小常識 啼哭是新生兒的本能反映,能擴張胸廓、增加肺活量的作用,哭聲異常也反映著嬰兒的某些情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