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親角色對幼兒的成長有著不同的影響和作用。有人把媽媽比作是大地,是孩子“在人世的源頭”,安全感的來源;而認為父親更象是天,引導孩子向外、向上擴張。如果說孩子是風箏,母親就象是拉住風箏的線,父親則是讓風箏飄揚的風。 近年來,隨著對關離異、分居、單親家庭等研究的深人,父親在兒童健康發展中所起的作用逐漸受到大家關注。 在孩子的嬰兒期,他們更依賴母親,特別是在生活上需要母親無微不至的照顧,而從兩歲左右開始,幼兒就更喜歡在游戲時與父親在一起。在同父親一起游戲的過程中,他們通常玩得更活躍,更愉快,并因此而對父親產生強烈的依戀情感。除母親之外,父親成為兒童的最重要的安全依靠。 一般說來,父親與兒童交往的內容和方式和母親的育兒的內容和方式都不太一樣。一方面,父親與兒童在一起時多進行游戲運動,而不像母親那樣用大量的時間照顧孩子的生活;另一方面,父子之間的交往多為身體運動,比如拍球、追跑、藏找、騎車等,或者是新異、刺激性的探索、操作活動。比如探索球都有什么玩法,用什么方式可以操作、解決某個問題。觀察發現,父子一起進行的游戲活動往往比母子游戲活動具有更大的刺激性,運動量大,且更具有新異性。 正是由于父親與兒童交往的獨特特征,使父親成為兒童發展中的一個重要人物,對兒童認知、情感、社會交往等各方面的發展都具有獨特的作用。 父親與兒童交往的數量、質量對兒童的智力有一定的影響。有人研究發現,與父親在一起積極交往機會多的兒童,其智商較高,智力較發達,而且這種影響在男孩子中比在女孩子中更明顯。而對早年失去父親的青少年進行調查研究,結果發現他們的數學成績和數學能力遠遠不如正常兒童;而且父親離開兒童越早,離開的時間越長,兒童將來數學能力發展所受到的影響越大。 父親對兒童個性、社會性的發展也具有重要的影響。早年失去父親的幼兒,在成年后較難保持與人的良好關系,自我概念也不如正常家庭的兒童。與父親的交往使兒童對自己和周圍環境產生滿意的態度,并使其對自己在將來學習和事業上的成功具有更大的信心。 在父親對兒童發展的影響中,性別角色是最突出、最深刻的一個方面。父親不僅為男孩子提供了模仿、學習男性角色的范例,而且為女孩子掌握女性角色提供了重要的參照物。失去父親的男孩常常表現出過于女性的行為表現,5歲前失去父親的男孩尤其明顯。這些男孩在少年后期,又會表現出過度男性的傾向,如爭強好勝、攻擊性強等,似乎是在抵御自身“缺乏男子氣”的感覺。而5歲前失去父親的女孩,到了青春期時更容易遇到與異性交往的困難,她們與男性交往時常常表現得焦慮、羞怯或無所適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