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產傷常因困難的產科手術、產程延長或分娩時處理不當而引起,常見的有新生兒顱內出血、新生兒骨折及周圍神經損傷等。頭顱血腫是最常見的產傷,是由于分娩時新生兒顱骨骨膜下血管破裂、血液積留在骨膜下出現局部血腫。多發生于胎頭負壓吸引、產鉗手術助產的情況下,亦可在自然分娩的新生兒中見到。 血腫多位于頂骨,偶可見于枕骨和額骨。一般在產后數小時甚至數天內逐漸增大。這種血腫一般局限在相應顱骨界限內,不超過骨縫,以此可與因胎頭下降時受壓造成的胎兒頭皮水腫相鑒別。 頭顱血腫的吸收較慢,常需數周才能完全吸收,有的可機化后形成局部硬塊持續數年,一般不需特殊處理。切不可在血腫處揉搓或針刺抽血,以避免繼發感染。護理對早期可作局部冷敷,防止血腫的繼續增大,同時應注意調整嬰兒體位,避免血腫處受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