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新生入園,總會有一段不適應期,該如何解決這一問題呢? 焦慮反應屬正常 寶寶第一次進入幼兒園,由于與爸媽分離所產生的一系列焦慮情緒的反應都是正常的,畢竟第一次離開了熟悉的家庭環境,離開熟悉的爸媽,進入一個陌生的地方,接觸陌生的人,并且還要逐漸學會獨立照顧自己。 我們介紹7個方法給大家。 7個方法緩解情緒 首先,提前使寶寶的心理有準備。寶寶對爸媽的依戀很強烈,讓他們一下子離開爸媽,會使其依戀感受阻,產生分離焦慮癥,引起不安全感。因而讓寶寶對上幼兒園提前有個心理準備是非常必要的。爸媽可以在假期里或開學前帶寶寶到即將要去的幼兒園門口或里面轉一轉,讓寶寶熟悉一下環境。 其次,在家中給寶寶一定獨處的時間和空間。例如在客廳的一角,利用櫥柜或桌椅隔出一個獨立的空間,讓寶寶體驗在視線中感覺不到成人注視的情況,在那里游戲、看圖書等,培養寶寶的獨立能力,減輕寶寶對成人的依戀感。 第三,讓寶寶對幼兒園產生期待感,認為在幼兒園中老師是一個可以幫助自己的人,相信哥哥和姐姐也都是在幼兒園中快樂地學會本領的。 第四,爸媽還可以培養寶寶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如穿衣、上廁所、吃飯等;生活習慣,如午睡等,幫助寶寶增加入園后的心理自信。 第五,爸媽要調整好心態,給寶寶以積極的暗示。當寶寶對爸媽產生依戀和依賴不想去幼兒園的時候,很多爸媽往往心軟、動搖。須知,寶寶雖小,對爸媽的情感、心態卻是十分敏感的,當寶寶察覺到爸媽的動搖心態時,會強化他不愿上幼兒園的想法。所以爸媽應把握好心態,保持愉悅的情緒狀態,送寶寶進幼兒園,并對寶寶的點滴進步予以及時鼓勵,例如:“今天你只是到幼兒園門口時才哭了一次,真棒”、“你是笑著和媽媽說再見的,好乖”等。 第六,引導寶寶和老師交往。由于是很多寶寶圍繞幾個帶班的老師,有的時候,如果寶寶不能夠闡述自己的需求,可能會被老師忽視。所以爸媽應教育寶寶學會和老師交往,有什么需求去跟老師說,相信老師就像媽媽一樣能夠幫助自己,愛自己。例如,想喝水了就要說:“老師,我想喝水”等。另外,爸媽也要告訴寶寶正確對待老師的批評,并與老師及時溝通,盡快消除寶寶由此產生的負面情緒。在與同伴交往方面,要告訴寶寶小朋友間要相互謙讓、合作,有玩具要一起玩,與小朋友之間有了矛盾要找老師,不能打架。爸媽可以通過幼兒園老師了解班上有哪些小朋友是住在同一小區或鄰近地區的,這樣可以互相聯系,彼此串串門或相約在雙休日共同到郊外或游樂場玩耍。既可以增加與同伴交往的機會哦,同時寶寶有了熟悉的伙伴,大多就愿上幼兒園,從而緩解分離焦慮。 第七,當寶寶從幼兒園回到家,爸媽可以問他在幼兒園里都學了寫什么,今天最高興的事情是什么等,了解寶寶的心理感受,及時幫助寶寶消除一些情緒問題。 入園焦慮是每一個寶寶都要經歷的,度過了這一階段,爸媽會發現,寶寶越來越活潑,他已經愛上去幼兒園了。 前輩媽媽經驗談 1、 是不是所有的寶寶初次上幼兒園都會哭? 一般都會哭的,因為離開爸爸媽媽,離開熟悉的環境,寶寶有些難適應。不哭的寶寶也有,但只占少數。(from仔媽) 2、 要哭的寶寶,一般是哭多久,最長的是多久,有沒有連續哭上兩三個星期的? 這主要看寶寶的適應能力,還有爸媽的態度,一般一個星期左右寶寶就會停止哭的,但有極個別的寶寶會哭上一個月。爸媽不要因為寶寶哭就不送寶寶進幼兒園,除非寶寶病了。(from柳柳媽) 3、老師一般是如何對待這些寶寶的,如何哄他們的? 老師通常都會仔細觀察寶寶,用引開注意力等方法來平息寶寶的情緒。(from芪寶媽) 4、多久才會讓寶寶喜歡上幼兒園,和幼兒園的環境關系大不大,軟件環境(小朋友、老師等)重要還是硬件環境(設施、飯菜)更重要? 這要看寶寶的性格來定,一般來說,外向型的寶寶更容易在較短的時間內適應幼兒園的生活,而內向型的寶寶則需要外部環境來幫忙了。通常,軟件環境比硬件環境更重要,如果老師很會哄寶寶,那寶寶適應起來就會快些。爸媽也要帶給寶寶積極的情緒,讓寶寶認為爸媽選擇的是個很好的幼兒園,培養起他的道德感和歸屬感,寶寶也會很快喜歡上幼兒園的。(from冬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