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辦的“物以稀為貴”;民辦的“自有附加值”;小區的“有優勢就牛” 不知不覺間,幼兒園收費超出了人們普遍能承受的范圍。但是查看有關部門的收費文件,公辦省一級幼兒園每月保育費明明只要270元,那究竟多出來的部分是什么錢?誰收了?幼兒園收費為什么會在有文件有規章的情況下依然失控? 公辦園享資源優勢 據統計資料顯示,目前廣州全市幼兒園大部分已經社會化,公辦幼兒園較少截至2005年,全市共有幼兒園1513所,其中,省一級幼兒園56所、市一級幼兒園91所。越秀區有幼兒園130多所,只有14所是公辦;海珠區約有300所幼兒園,只有11所是公辦的。 由于多年辦學積累的資源優勢,公辦園成為家長追捧的香餑餑。供小于求、價高者得,公辦園最終必然遵循這一市場規律,既然保育費不能亂收,名目眾多的贊助費、捐資助學費等自然越走越高。 另一方面,270元的保育費是2000年制定的標準,幾乎每一位采訪到的公辦幼兒園園長都會向記者訴苦:運作成本高、政府投入少,每人每月270元比相等條件的民辦園低了好幾倍。 據調查顯示,2005年,全國各級政府對公辦幼兒園的撥款僅占教育總投入的1.2%。據悉,東莞市從2006年春季開學起,公辦集體辦省一級幼兒園保育費升至350元/月。業內人士指出,此舉表面看為漲價,實有抑制無規范亂收費的功效。 民辦園“小學化”加價 除了極個別“天價貴族幼兒園”,多數民辦幼兒園還達不到華屋香車、外教伴讀的條件,且辦學成本和收費標準會受到物價部門的監督,但他們依然有辦法增加“附加值”,通常的做法就是興趣班,每門課程100-300元,不少還規定統一購買指定的教材和磁帶。 越秀區人大代表、瑤臺小學校長黃妙賢認為,“小學化”是很多民辦幼兒園都存在的問題,很多家長在交了大筆學費、孩子累了三四年后發現,其實沒學會什么———最明顯的就是,幼兒園興趣班里學的知識絕大多數都會在小學重學一遍。 小區幼兒園“價因地貴” 據了解,廣州市區住宅小區配套幼兒園保育費幾乎都在1000元/月以上,有的甚至達到2000-5000元/月。如此高價原因大多是一個:近。小區幼兒園占據最方便的地理優勢,和市中心的地價一樣,求者眾多,只漲不跌;同時,由于沒有得到義務教育階段學校那樣的配套規定,小區幼兒園在教育行政部門眼中,重視程度又低一等,新建公辦園幾乎不可能,年輕的父母們只能由著房地產商把幼兒園越建越豪華、越建越昂貴。 全國六成娃未讀幼兒園 讀不起幼兒園、讀不上幼兒園,這些問題均非廣州獨有,據《全國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顯示,2005年全國3歲-6歲的學齡前兒童有近6000萬名,但只有2179萬名入園就讀。 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研究員儲朝暉認為,政府在制定政策時,過于強調幼教是非義務教育,過于依賴社會力量興辦幼兒園,忽視了幼兒教育對人終身發展和提高國民素質的奠基性地位和作用,沒有真正將幼教納入公共服務的范疇,從而使幼兒園辦園體制出現政策上的搖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