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華的大都市里有著這樣一群孩子:每周一的早上被送進幼兒園,接下來的五天四夜里,他們在老師和保育員的陪伴下度過;每周五的下午,爸爸媽媽會來接他們回家,星期六、日和爸爸媽媽一起度過兩天的假期。我們稱這樣的教育機構為“全托教育”,這些孩子是“全托的孩子”。 大家對于這個機構都有很多的爭議,為了能更了解這個特殊的群體,我們采訪了華師大學前教育系的華老師,聽她和我們聊聊“全托教育”。 Q:全托教育已經被很多父母接受了,而且越來越多忙碌的父母會選擇這種教育機構,那全托教育究竟是從什么時候開始形成的呢? 華教授:說起全托教育的形成,應該是在戰爭年代 在中國的戰爭年代,解放區的一些抗戰革命者和戰爭工作者,因為要全身心地投入到中國的戰爭中,沒有時間來顧及自己的孩子,于是就形成了一些機構,幫他們全權照顧孩子,在后方安置好他們的家庭。到了現在,工作競爭依然激烈,尤其是一些年輕的父母,他們要不停地充電,提高學歷;還要奮斗在工作第一線,巨大的工作、學習壓力讓他們沒有多余的時間來和孩子一起玩樂、教育。他們選擇這種全托教育機構或者是寄宿制幼兒園,為了讓自己有更多的空間和時間,獨立了孩子也獨立了自己。 華教授:國外的專家對這些全托機構持反對意見,甚至相當不理解,是基為他們對于一些理論,比如“早期依戀“的研究。他們覺得早期分離會使孩子產生焦慮,對于孩子的早期情感、性格的發展是不良的。由于早期情感的缺失,會讓孩子產生退縮、緊張、不敢探索等行為。 但是,我覺得對于這種現象,我們不應該過于夸大。國外專家之所以反對,是因為他們所做的一些研究是針對一些孤兒院的孩子。這些孩子完全沒有父母,和全托教育孩子是完全不同的,所以他們的研究并不能說明中國的問題。 Q:許多家長都認為,全托的孩子能力比較強,可是根據國外的教育理論,對于孩子早期情感的發展又不是很好,那究竟“全托教育”對于孩子有些什么利弊呢? 華教授:從孩子早期情感的發展來看,讓孩子和照料人建立信任的關系,滿足孩子的情感需要,對于孩子性格各方面的發展都是有利的這些孩子性格比較開朗、活潑,敢于探索,進而能促進他認知的發展。如果這個孩子經常不和父母在一起,又由不熟悉的人來照料,或者經常更換照料人,很容易讓孩子產生焦慮的情緒,造成孩子的退縮,影響其他發面的發展。所以從這個來看,能有一個固定的照料者還是很重要的。 可是,許多父母沒時間去理會孩子,忽略孩子,甚至還會把全托的孩子的獨立性上、行為習慣的建立上、處理問題的能力上都是比較好的。也有人會說“全托孩子孤僻、內向”,這個和孩子本身的氣質、性格有很大的關系,而且和孩子的年齡,比如剛建立依戀關系的2歲孩子和已經建立安全依戀的6歲孩子,反映也是不一樣的,所以不能一概而論。 Q:對于一些在全托機構的孩子,我們應該給父母些什么建議呢?他們需要注意些什么? 華教授:父母要和孩子建立起信任的關系,比如每次接孩子都要準時,周末回家以后要和孩子更多地交流,這個交流并不是溺愛,無條件地滿足,而是給他講講故事,玩游戲等等,讓他感受到爸爸媽媽是愛他的。 由于孩子一個星期都在幼兒園,他的視野只限于幼兒園,所以假期里,父母要帶孩子到處走走,開闊眼界。 延伸閱讀: 在幼兒園父母最關心的問題 父母關注的五個問題—— 憋尿、尿濕褲子、吃飯慢、不愛午睡、性格內向受欺負 上幼兒園是孩子走入社會的第一步,沒有了家人的呵護,孩子能適應嗎?很多家長反映,他們最擔心孩子在幼兒園發生意外、受到欺負,他們想知道幼兒園到底有沒有安全隱患,孩子容易出現什么問題,作為家長,他們能做些什么。 為此,我們特意選幾個問題,希望對家長有幫助。 孩子在幼兒園一待就是一整天,這讓很多家長擔心:老師對孩子好不好?孩子和小朋友能友好相處嗎?記者最近走訪了幾家幼兒園和一些家長,發現問題還真不少。 問題一:憋尿 朵朵媽:“我女兒今年3歲,上幼兒園小班。最近我發現,孩子在幼兒園不愿上廁所。每天下班來接她的時候,我都看著她夾著兩條腿走路,憋得不行了。她說,因為班上有個小朋友上廁所的時間太長,遭到了老師的‘批評’,所以她就害怕了,寧可忍著也不去。這樣下去,孩子還不得憋出病來?” 幼兒園老師:孩子出現憋尿的情況,幼兒園的老師是有一定責任的。不過,幼兒園一個老師至少看十幾個孩子,照顧不周的情況也是有的。這就需要家長及時發現孩子的問題,平時要多和孩子聊天,了解幼兒園的狀況;接送孩子的時候多問問老師,孩子在園里有沒有什么“異常”。北京師范大學兒童心理學專家魯杰說,朵朵之所以憋尿,是因為她把上廁所和受批評聯系在了一起。所以,當務之急是要消除朵朵對上廁所的恐懼,對上廁所的問題進行正面強化。 問題二:尿濕褲子。 林林媽:他們家孩子和朵朵恰好相反。朵朵是憋尿,林林是憋不住尿,經常尿濕褲子。 幼兒園老師:小班的孩子很容易出現尿褲子的情況。家長要對孩子進行語言方面的訓練,教孩子學會說“我要小便”,“我要拉臭臭”;告訴孩子如果老師工作忙,沒聽見,要拉著老師的衣角,引起他的注意;如果孩子總是尿濕褲子的話,家長要提前告訴老師,多照顧自己的孩子,而且要準備一套干凈衣褲給孩子備用。 問題三:吃飯慢。 松松媽:孩子在家吃飯是不定時的,有時能吃一個多小時。到幼兒園后,我們最擔心孩子吃得慢、吃不飽了。 幼兒園老師:幼兒園有一定的進餐時間,一般為半個小時左右,前20分鐘老師先讓孩子自己吃,后10分鐘,老師會喂那些吃得慢的孩子,直到孩子吃飽。不過,田園長提醒家長,進餐習慣要從小培養,家長要要求孩子定時定量進餐;平時少讓孩子吃零食,別讓他們邊吃邊玩。 問題四:不愛午睡。 好好媽:他的孩子上幼兒園兩年多了,別的都挺適應,就是不愛睡午覺。他不解地說:“我們家孩子精力特別充沛,是不是沒必要非得睡午覺啊?” 幼兒園老師:幾乎所有的幼兒園都要求小朋友午睡1—2個小時 菁菁媽 :我們家孩子性格很內向,不說話,很容易受欺負,做家長的該怎么辦哦? 幼兒園老師:幼兒園“大欺小、強欺弱”的現象很難完全避免。家長不能光依靠老師,得讓孩子先強起來。有些身體弱小、性格內向的孩子容易遇事時顯得“退縮”,也就容易成為受欺負的對象。家長要告訴孩子,受欺負時不要跑,跑會給對方一個信息“你怕他”,要大聲喊老師。家長最好能幫孩子從同班的小朋友中找一個“鐵哥們”,這樣孩子心里就比較有底氣。另外,家長可以通過做游戲,讓孩子扮演英雄,增強他的自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