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媽豆
- 2247
- 在線時間
- 27小時
- 注冊時間
- 2010-5-16
- 帖子
- 257
- 閱讀權限
- 50
- 積分
- 1541
- 精華
- 1
- UID
- 4093876
    
- 媽豆
- 2247
- 寶寶生日
- 2010-08-17
- 帖子
- 257
|
哈哈,這是孩子進入自我意識時期的標志性表現。
很多家長一提到孩子“粘人”,就叫苦不迭;一提到孩子“哭”,就心煩意亂。孩子依戀親人,害怕分離,是成長過程中的必經之路,是一件好事,標志著孩子的心理發展和情感發展一切正常。
而且,媽媽們還應該慶幸,寶寶依戀的對象是自己這個當媽的,而不是別人,更不是物。如果寶寶對他人的依戀勝于對母親的依戀,或者寶寶的依戀對象不是一個人,而是物,比如,布娃娃、玩具、枕巾、鉛筆,或者自己的手指頭,也就是說,寶寶不是從媽媽那里得到心理安慰,而是從其他人或物品那里尋求寄托,那么說明寶寶的依戀模式出現了問題。
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信奉“所見守恒定律”,也就是說我看見的就存在,眼睛看不見了這個人或物就永遠消失了。我們看來可笑,可是小孩子的世界就是這樣,我們要尊重。
另外,自我意識時期還表現為:對別人不關心、不會協作玩耍及勞作以及對自己熟悉的人或物有一種偏執的行為(比如:不讓別人碰媽媽,不讓別人動自己的玩具,不讓別人移動熟悉的家具家電,甚至不讓樹葉落下、不讓小鳥飛走、不讓熟悉的人離開等等)
對待這類表現,家長一定要正確引導,并且科學接納。
1、首先接納孩子的情緒,不要取笑、訓斥、反感。
2、引導寶寶觀察其他孩子的父母,給寶寶講故事時有意識的灌輸一家人的概念(比如小熊和熊爸爸、熊媽媽在一起,手拉手去散步真開心),現在有很多書籍在介紹愛、家庭,成員之間男女之間的異同,非常生動易懂。
3、出去玩兒的時候有意識的讓其他家庭成員多和寶寶在一起,媽媽可以不離開寶寶視線,但逐漸退出觀察。培養寶寶信任其他家庭成員。
4、告訴寶寶,人與人之間、動物之間善意有度的觸碰是表達喜歡和愛意的方式,就像小貓見面碰鼻子,小狗見面搖尾巴一樣,帶寶寶去看,并且全家人一起做小貓、小狗見面的游戲,慢慢過度到媽媽親寶寶,寶寶親爸爸、爸爸親媽媽的愛的傳遞游戲。
5、另外,還可以做爸爸病了要幫忙的游戲,媽媽協同寶寶一起幫爸爸倒杯水,拍拍爸爸,或者幫幫媽媽的游戲,爸爸和寶寶一起幫助媽媽提東西等等,讓寶寶學會關心家人,并安全快樂的度過這一時期。
這不是毛病,媽媽們不要焦慮,要多想辦法創造游戲,寓教于樂的幫助寶寶度過這個時期,迎接下一個成長時期。哈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