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彥璋 于 2012-12-20 10:19 編輯
在娘家(廣西), 山藥被稱為 淮山,而且是粗圓柱體的那種,口感是面的。對于它的做法,只有煲湯和煮糖水兩種。到了這邊才真正的大開眼界,原來山藥不但有很多品種,面的、脆的;粗圓柱體的、一頭橢圓一頭細的。做法多種多樣,煎、炒、燜、燉……沒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
前段時間同事在媽網上團購了一些陳集山藥,我也湊了個熱鬧。送山藥的小伙子挺不錯的,還免費送了山藥豆,拿回家后,老媽還一直問這東西是不是土豆上長的小土豆呢。小伙子對自己的山藥很是自信,一再強調只要吃了他家自種陳集山藥就不會再換別的了,而且“陳集山藥”還申請了國家地理標志保護呢。說真的,我將信將疑,因為在此之前,我只知道河南焦作那邊的鐵棍山藥,而且滿大街都說自己是正宗鐵棍山藥,這個陳集的確實是沒聽說過。
問度娘,還真是咧,國內目前有四個地方的山藥是申請了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的:
1、 長山山藥,產自山東鄒平;
2、 鐵棍山藥,產自河南焦作溫縣、孟州等地;
3、 陳集山藥,產自山東省菏澤市陳集鎮,包括“雞皮糙山藥”和“西施種子山藥”;
4、 佛手山藥,產地為湖北武穴。
嗯,山東居然占了倆,身為山東媳婦,驕傲自豪一個先!原來自己身邊就有那么好的食物,居然不知道。兒子也特喜歡吃熗山藥,放點陳醋一汆,味道正好,脆酸脆酸的。
既然是好東西就要好好開發一下,從今天開始,窮盡山藥的做法,貼圖為證。先來兩個:桂花焦糖山藥和山藥炒肉。
【桂花焦糖山藥】
1、給團的陳集山藥來個合影。不是高手,看不出和其它的山藥有啥區別,反正就是跟鐵棍山藥外型差不多。 2、削皮。上面最白那根是用削的,后來發現用勺子輕輕一刮,皮也下來了,所幸就刮吧,雖然丑點,但肉可以保留得多些。
3、切成小段,擺盤。
4、上鍋隔水蒸熟,大概15-20分鐘吧,視火力大小而定。不過山藥挺容易熟的。這是蒸熟了的。 5、最關鍵的一步,做桂花焦糖。說實在的,我做砸了,用的是油和(huo,第四聲)白糖,火候沒控制好,一下子就焦掉了,連桂花也焦了。下次再試驗一次。
正確的步驟是:
把白砂糖倒進鍋里,加入水,不用攪拌。小火熬到砂糖變色,慢慢晃動鍋,熬成糖漿,撒上些許桂花干,用一只筷子慢慢攪拌糖漿,直到變成焦糖色就OK了。
最后趁熱將焦糖淋在蒸熟的山藥上。
【山藥炒肉】
1、 山藥去皮、斜切成段備用,肉洗凈切片,片比塊容易熟。
2、 爆油鍋,先放肉爆炒幾下,倒入些許熱水和醬油(或大醬、甜面醬等都可以)小煮一會兒,這樣肉會比較爛哦,婆婆的真傳,嘿嘿!
3、 肉片煮得差不多的時候再倒入切好的山藥塊,一起翻炒,中途加次清水,然后依次放入鹽和蠔油。山藥熟后就可以出鍋了。
山藥是面甜面甜的,裹挾著肉香;肉配合著山藥吃,也不會覺得膩,吃起來那叫一個爽啊!
上面兩種是不是挺簡單的呢?
下次打算再團一些,做廣西的名菜——清補涼燉排骨。先做個預告,清補涼是兩廣一帶燉雞、燉排骨常用的中藥藥膳配方,由枸杞、玉竹、棗、北沙參等等按照一定配比組合而成,其中也有山藥的哦,煲出來的湯有一種很特別的清香,既去了肉腥味,又可使湯的補而不燥。
~~~~~~~~~~~~~~~~~~~~~~~~~~~~~~~~~~~~~~~~~~~~~~~~~~~~~~~~~~~~~~~~~~~~~~~~~~~~~~~~~~~~~~~~~~~~~~~
2012.12.05
呵呵!食言一個先,煲湯比較麻煩,只能周末做,這次先上一個山藥辣炒蝦丸。
【山藥辣炒蝦丸】 1、這次用的是粗山藥,削皮洗凈后滾刀切成塊狀。我一直有個疑問要請教知道的親們,為啥山藥削好后有些地方明明是好的,卻發黑呢,而且再次削掉黑的,過一會兒還是會發黑。
2、婆家買回來的小蝦丸子,已經熟了的。 3、準備些姜絲和蒜瓣,蒜瓣拍碎備用。 4、爆油鍋,放姜絲和蒜瓣,出味之后,倒入山藥塊翻炒,中途加些許水燜燜。八成熟之后倒入蝦丸,然后放鹽、醬油、辣椒醬、蠔油(或韓國大醬)。嘗山藥熟了就可以出鍋了。
當時家里沒材料了,辣椒醬換成青辣椒和紅辣椒顏色會更漂亮。
~~~~~~~~~~~~~~~~~~~~~~~~~~~~~~~~~~~~~~~~~~~~~~~~~~~~~~~~~ 2012.12.19 【清補涼燉雞腿】
這次我又食言了,預告說的是清補涼燉排骨,最后卻改成了雞腿。重點是清補涼,雞腿、排骨或者整雞在這道菜里只是輔料。
1、雞腿1只到2只(兩人份),切成塊,洗凈,焯水后待用。
2、清補涼,它是由多種中藥材構成,雖說是藥材,可生活中卻也是很常見的,分別是:玉竹、北沙參、紅棗、芡實、薏苡仁、銀耳、桂圓、(淮山)山藥、枸杞。在兩廣及海南一帶,清補涼的組成大同小異,根據地域或者飲食愛好會有小小的差別,可燉湯,也可做成消夏甜品。這幾味藥材絕大部分人都適合,因為藥性緩和,例如玉竹,是清咽潤肺的佳物,懷孕時若因為上火而咳嗽就可以用此煮水喝,沒有任何副作用,我老姐親身體驗哦。桂圓是很上火的,尤其是在暖氣很足的北方,所以在這里只放一粒。紅棗可以多放,我這里是因為只扒拉出三顆所以只能如此啦。
至于比例,這是非常關鍵的,我之前買了一包現成的清補涼,熬出來的味道就是好。這會兒是自己亂抓的,味道著實差些,所以比例真的非常關鍵。我的建議是:紅棗10顆、玉竹5-6、北沙參3-4片、芡實10-15粒、薏苡仁和圖上的差不多就成、桂圓1粒、銀耳1/3-1/2朵、山藥原來我在娘家那邊都是用干的,4-5片即可,不過我改成了鮮的,喜歡就多放了些,這個倒無所謂的。枸杞6-8粒。
3、雞腿和清補涼入鍋,一次加足水、撒上鹽和些許料酒。有耐心的童鞋們請用砂鍋,煲湯用砂鍋絕對是上選,而且鹽必須是出鍋前10分鐘再放。只是我們上班族確實沒有太多的時間和耐心守在鍋前,所以偷懶用了電高壓鍋。砂鍋的話先大火燒開,然后再文火慢熬半小時即可。
4、最后出鍋了哦。清淡口味,湯中融合了雞腿的肉香和清補涼特有的味道,補而不燥。
|